4月10日,我院邀请日本国际医疗福祉大学在读博士,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工程部副主任,国家一级矫形器师,国家注册执业假肢/矫形制作师,从事假肢矫形器及辅具的评估、制作及适配工作22年,有着丰富的康复辅具临床评估适配和教学经验曹建刚博士受邀为豫北医学院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学生带来了一场题为《PO的职业发展方向:向上迈进》的专题分享。结合其临床经验和在日本的科研经验,曹博士从行业前景、职业路径到本土化实践,为学子们描绘了一幅充满机遇与使命的职业蓝图。
曹博士以数据开篇,从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当下技术的迭代为同学们揭示全球老龄化趋势下的刚性需求: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9.1%,中国老龄人口突破2.2亿,糖尿病截肢率年均增长5.3%,脊髓损伤康复需求激增。与此同时,技术迭代为行业注入新动能——3D打印假肢成本下降60%,肌电控制义肢精度突破95%。
其中,他特别强调中国政策的强力支持:《“十四五”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方案》要求2025年实现县域假肢适配服务全覆盖,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城市扩增至32个。“假肢矫形器纳入医保支付试点,地方政府提供装配补助,这既是社会责任的体现,也为我们的同学提供了职业发展的黄金窗口。”曹博士说道。
曹博士分享东京卫生学园的“三明治培养法”——大一临床见习200小时、大二企业轮岗、大三社区实践,强调“早临床、多实操”的教育理念。此外,他特别提到日本匠人将Python算法融入传统假肢适配的案例:“70岁技师尚能创新,年轻人更应勇敢跨界。”